1956年的一天联华证券,郭伍士背着担子,肩上挂着酒和羊肉,走到了沂蒙山区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。他的叫卖声在寂静的村子里没有引来多少顾客。可他并不在意,便把担子放到一棵大树下,坐下来休息。
郭伍士是一个复员的老八路,肩负着伤残军人的身份,每月都会领到伤残金,生活上不再需要担忧。他走村串镇的目的,不仅是为了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,更多的是为了找到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——张大娘。
9年间,他走遍了沂蒙山区,几乎问遍了所有叫张大娘的人,却始终没能找到那个曾经救他一命的女子。沂蒙山区姓张的太多,名为张大娘的也有好几个,他一个个去找,问了无数次,但始终没有找到。
就在他心中充满失望时,忽然抬头,他看到一片熟悉的景象——这不正是他当年受伤的地方吗?张大娘的家就应该就在附近!想到这里,郭伍士顿时精神焕发,身上的疲惫感瞬间消失。他挑起担子,匆匆向村支书家走去。
见到村支书时,郭伍士既惊喜又激动。这个村支书他并不陌生,正是当年他受伤后,和三个兄弟一起把他藏在山洞里的人!原来,他一直在寻找的“救命恩人”竟然就在眼前。
展开剩余79%村支书笑着带着郭伍士去找张大娘。此时,张大娘正在河边洗衣服。远远看到郭伍士,她有些惊讶。郭伍士则激动万分,一下跪倒在地,双膝贴地,眼含热泪联华证券,哽咽着说:“娘啊,我找了您九年,终于找到您了!”
张大娘被这情景吓了一跳,眼睛已经有些昏花的她仔细端详着眼前这个跪在地上的男人。终于,她认出了当年那个奄奄一息的小八路。她低声惊呼着,抚摸着他的头,确认了他就是当年自己救下的郭伍士。
此时的张大娘眼中闪烁着惊讶与感动。她记得当时郭伍士重伤,无法说话,而她只能默默照顾他一个月。现在,这个曾经奄奄一息的青年,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,令她无法相信。她仔细观察他脖后的枪伤,嘴里的假牙,才敢确定,眼前的确是她曾经救下的那位小战士。
两人抱头痛哭,重逢的激动难以言表。张大娘把郭伍士带回家,详细询问他近年的生活情况。郭伍士回忆起自己当年伤势的严重,甚至一度无法开口。张大娘耐心地听着,感叹着曾经的艰难岁月。
郭伍士来自山西晋城的贫苦家庭,小时候母亲早逝联华证券,父亲一个人抚养四个孩子,生活过得异常艰辛。1937年,抗日战争爆发,郭伍士和三个兄弟都参军,加入了八路军。随后,他跟随部队来到沂蒙山区,成为一名侦察员。1941年,日军发动对沂蒙山区的大扫荡,郭伍士所在的队伍在一次战斗中被包围。他被派去侦查敌情,却在回程时被日军发现,遭遇了致命的枪击。
他被打倒在地,伤势极为严重,肠子都流了出来。当他在昏迷中醒来时,发现自己被一位放羊的大爷救下。大爷将他简单包扎后,用杂草覆盖了他,并引导他逃向村庄。
尽管身受重伤,郭伍士硬撑着往村里走,最终跌跌撞撞地找到了张大娘的家。张大娘见到他时,吓得手中的瓢都掉了,但她很快冷静下来,把他扶进屋,给他水喝,耐心照顾他。她甚至帮他清理伤口,用尽一切方法帮助他度过了生命的危机。
在张大娘的细心照料下,郭伍士终于活了下来。随着伤情逐渐好转,郭伍士向张大娘告别,继续参与抗日斗争。他曾发誓,一定要找机会回报张大娘的救命之恩。
时光荏苒,郭伍士复员回乡,结婚生子,但他心里一直没有忘记张大娘。于是,他决定通过挑担子做货郎的方式,继续四处寻找她。
1956年,终于在桃棵子村找到了她。当郭伍士见到张大娘时,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奄奄一息的伤员,他成了一个有家室、有孩子的男人,但心中的感激与思念从未改变。
得知张大娘的困境后,郭伍士开始资助她,甚至在1958年全家搬到桃棵子村,安定下来,尽心尽力照顾她。张大娘晚年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温暖的照顾。
1976年,张大娘如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,年事已高的她享受到了组织的关怀。1977年,张大娘去世,享年88岁。郭伍士在她去世后的一年,也因病离世,享年74岁。
按照郭伍士的遗愿,他的儿孙们将他安葬在张大娘的墓旁,两人终于在永远的时光中相依相偎,再也不分离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